“这条路终于修好了,家门口更加干净宽敞了,整个村子也越来越干净漂亮了,拍照都好看多啦”“这条路修建也让我能在家门口多份工作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真是好”“路变好了,傍晚可以约上三五朋友或者一家人,一起沿路散散步、放松放松心情啦,哈哈哈”……
近年来,木杆镇立足发展现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产业发展、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等工作,以推进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实地调研、系统谋划、申报立项、梯次推进,让“以工代赈”项目齐发力、助增收、惠民生、促振兴。
2024年,木杆镇向上级成功申请了总投资为40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用以改造木杆镇细沙村通村产业路(包括弹石路面沥青混凝土硬化,全长4km,路宽 4.5米),以“劳务”代“赈济”。
群众参与齐发力 顾家增收两不误
为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木杆镇通过详细摸排劳动力信息、群众意愿等,多措并举动员木杆当地群众广泛参与项目建设,并优先动员推荐脱贫人口、监测户及易迁群众参与务工,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赈”的作用。细沙村“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后共惠及群众400余户1000余人,带动140余群众就业增收,共发放劳务报酬130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9000余元,让群众家门口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木杆镇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开工仪式,让细沙村通村产业路改造正式拉开序幕!
项目施工现场,务工群众全身心投入、干劲十足,平整路面、建路沿、铺沥青等有序开展,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沿路沿线的群众也开心、激动不已,全程积极配合。
改善设施惠民生 净化环境提“颜值”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细沙村竹药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降低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及农产品物资运输的成本,让细沙村以往“雨天一身泥、晴天过山车”的不平坦道路实现了向助力群众发展增收的“致富路”“幸福路”的华丽转变,持续不断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让细沙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颜值”大提升,为进一步推进细沙村美丽村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
以工代赈提质效 点燃发展“新引擎”
木杆镇现拥有竹资源31.5万余亩,黄柏为主的中药材20余万亩,是木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工代赈”项目的落地落实不仅改善了细沙村道路基础设施和群众出行条件,也助力了群众更好发展竹药产业,更为木杆镇竹文旅融合发展、100公里旅游环线建设和细沙醉美竹园、金山云海等特色景点打造以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解锁了木杆未来“筇竹文旅小镇”发展“新密码”,点燃了进一步推动木杆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再次走进细沙村,你会看到一条条道路宽阔崭新、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幢幢美丽的小洋房、小别墅等整齐排列,逢花时节,道路两旁的桂花、玉兰花、格桑花等竞相绽放、如诗如画,为醉美细沙村“锦上添花”,如遇“春采筇竹、秋采方竹”和黄柏等中药材采收时节,又会看到群众在产业路上来回运输采收成果的忙碌身影及在家门口笑容满面地快速剥笋、剥黄柏皮等幸福景象。
“以工代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承载着项目区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具有聚民心、得民意,引人气、聚财气的重要作用,能有力支撑“三农”发展,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下步,木杆镇将坚定不移立足本镇实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系统谋划惠民项目,因地制宜精准立项、凝心聚力梯次推进,继续发挥以“劳务”代“赈济”作用,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助推木杆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滇ICP备19006615号 滇公网安备 530624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6240017 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 |